top of page

新手媽媽必看|產檢時間表全攻略 🍼

  • 作家相片: Anthony Sun
    Anthony Sun
  • 6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由懷孕前到BB出世後,每一步都有醫學根據

對於準媽媽而言,懷孕是一段充滿期待與變化的旅程。在這段重要時光中,準時且有系統的產前檢查(產檢)不僅能保障媽媽與胎兒的健康,亦有助及早發現潛在風險、建立安心的分娩計劃。以下為你整理由懷孕前至BB出生後的重要產檢時程與重點,一文睇晒!


懷孕前:遺傳病風險評估

在準備懷孕前,建議進行以下基因篩查,以保障下一代健康:

  • 三代地中海貧血基因篩查用於檢查是否為地中海貧血的攜帶者,常見於亞洲人群,如雙方均為攜帶者,胎兒患病風險將大增。

  • 脆性X基因攜帶者篩查屬於智能發展障礙的常見遺傳病之一,女性為攜帶者時可能無症狀,卻能遺傳至下一代。


懷孕初期(6–22週):胎兒發展關鍵期 6-8週:確認懷孕與初步檢查

  • 超聲波檢查:確認胚胎著床位置及胎心跳

  • 家族及個人病史評估

  • 確定預產期(EDD)


10週:無創性產前基因檢查(NIPT)

  • 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(如唐氏綜合症)

  • 抽母體血即可,無創、安全


11–14週:妊娠毒血症風險評估

  • 預測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症風險

  • 配合血壓、子宮動脈多普勒、血液指標檢查


16–18週:常規血液檢查

  • 包括血型、貧血、乙型肝炎、梅毒、風疹抗體、愛滋病等檢測


20–22週:結構性超聲波

  • 詳細檢查胎兒器官結構、四肢、心臟、腦部發育等


懷孕中後期(28–38週):媽媽與胎兒共同監察

28週:妊娠糖尿測試(OGTT)

  • 評估媽媽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

  • 飲糖水後抽血分析,須空腹進行


32–35週:百日咳疫苗注射

  • 為媽媽注射疫苗,提升抗體,透過胎盤傳遞給BB,有助初生期防護


37週:乙型鏈球菌篩查(GBS)

  • 陰道及直腸拭子檢查,若結果為陽性,分娩時需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胎兒

38週:胎位+盆腔檢查

  • 評估媽媽骨盆狀況,預備分娩策略

出生後:新生嬰兒健康篩查

  • 新生兒代謝病篩查出生後第2–5天內進行,可早期檢出多種先天性代謝異常(如甲狀腺功能低下、苯酮尿症等)


結語:每位媽媽都值得最周到的照顧


懷孕期間的每一步,都是為了寶寶與自己的健康打好基礎。透過準時且全面的產檢,不但能掌握寶寶成長狀況,也能預防不少併發症與風險。若你正在準備懷孕,或已經懷孕中,不妨參考以上時間表,與你的婦產科醫生安排合適的檢查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